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2 lines (20 loc) · 4.19 KB

从卓越走向优秀的最佳策略.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2 lines (20 loc) · 4.19 KB

title: 从卓越走向优秀的最佳策略 date: 2016/11/30 21:56 categories: 读书笔记

{% img [图片] /images/good.jpg %}

生活中处处存在竞争,处处存在对比,有人在某个技能上或者某个维度上死磕以追求优秀,这确实是一个策略,但是不一定是好的策略,为什么呢。 因为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多维度的,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更不是一根线,所以:

  • 单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长度。
  • 两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积。
  • 三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体积。

有时候我们可以转换一下角度,我们可能就会发现新的突破口,生活中任何一个单一维度上,都只有一个人是第一,只有少数人是名列前茅,剩下的大部分人都是落后的,但是有时候仅仅是第一又能怎么样呢,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角度看这个问题,就会觉得仅仅在这一个行业第一其实并没有什么。 从1984年的奥运会到今天我们关注奥运会已经有32年了,但是32年前的奥运会冠军得主们我们今天还会记得谁呢? 李宁、郎平、李玉伟、吴小旋、曾国强、吴数德、陈伟强。。。。 大家现在可能只记得李宁和郎平了,剩下可能我们都已经不记得了。虽然这么说并不公平,32年前我们还没出生当然都不记得,但是我们只是为了从一个层面深入研究问题,并从多角度展望过去得到一个结论。为什么李宁和郎平看起来更成功呢。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在自己曾经做得最好的纬度之外,开拓了一个甚至多个纬度。 在一个纬度上最多拿100分,两个维度上都各自拿50分,面积已经是2500了,若是三个维度上各自拿50分,那么就是12500了, 这些数字只是意象,但是能足够说明问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学老师总是在许多年后感叹,最终真正有出息的都是那些成绩一般般的人,之所以感叹,是因为没想到,没想到当初竟然不知道人生除了在学校考试成绩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其他方面的纬度。在学校里面只知道只有成绩这一个纬度,很多人不知道离开学校到了社会其实是靠多维度竞争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可以看做是一个团队,学习了编程就多了一个工程师,学习了演讲就多了一个市场部经理,学习了概率统计就多了一个数据分析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来增加自己的纬度。当你的纬度越多,给别人解释问题的时候,对方能够理解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在学习这件事上,我们就应该经常寻找一些貌似跟现在无关的领域去学习,因为这些领域的知识一旦用得上,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回报也是巨大的

史蒂夫乔布斯的成功其实也是这种策略的好实例,当早期的极客和电脑公司痴迷于各种技术参数的时候,乔布斯凭直觉给个人电脑加了别人不可能有的纬度-艺术设计。时间越久这种纬度带来的竞争力越大。今天在性能上可以和苹果比拼的不少,但是加上艺术设计这个纬度后,放眼过去就几乎找不到对手了。

不过靠多维度取胜的方法论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窍门--你需要在至少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 凡事都有成本,就是你赚钱的时候生活必须的开支是你的成本,你赚的钱不足以开支生活必须,那你赚钱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负分,那么这样就算你有其他领域的一些成绩,最后算出来的面积或者体积都是负的。其实不论是单个维度上的死磕,还是多个纬度上的拓展,我们的目的最终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最高分,而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路径。如果暂时没有足够突出的纬度,那就好好磨练自己的技能,如果已经在某一个纬度上足够优秀,那么就不要沉浸已有的成绩中,不妨换个角度突破一下自己的局限。

处处平庸肯定是不行的,不求处处突出,但最起码要在一个甚至多个纬度上处在一个相当优异的位置上,这样多维度就开始几何级数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