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50 lines (118 loc) · 22.4 KB

2022-08-20.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50 lines (118 loc) · 22.4 KB

新闻联播 2022-08-20

《新闻联播》 20220820 19:00视频简介

原文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夯实大国粮仓根基视频简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端稳端牢了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放眼广袤田野,今天的粮食主产区综合产能稳步提升。

耕地质量不断提高。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9亿多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平均每亩粮食产能增加10%到20%。

良种保障持续增强。今年,国家级制种基地县增加到216个,保障了70%以上的用种需要,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农业机械化加快升级。今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超过72%,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发展到近20万个。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他深刻指出,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从陕北黄土高原到东北黑土地,从黄淮麦区到天府粮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田间,察看玉米、小麦、水稻长势,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为了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把黑土地用好养好,启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行党政同责……一项项着眼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举措接连出台,前所未有地夯实了大国粮仓的根基。

这十年,我国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9亿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4%,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升0.35个等级,将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这十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7个百分点,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

这十年,粮食供给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加快迈进。今年,优质专用小麦占比达到38.5%,多个主产省单种、单收呈规模发展趋势,优质水稻增至80.5%。

这十年,粮食产能从1.2万亿斤跃升到1.3万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今年,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的各级党委政府层层压实粮食面积。

今天的中国,农时不误,农作不歇。夏粮已经丰收到手,增产28.7亿斤,早稻再获丰收,产量保持稳定,秋粮大部分地区长势良好,丰收有基础,大国粮仓根基进一步夯实。

原文

【解码十年】中国掀起数字化浪潮视频简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的数字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今天(8月20日)的《解码十年》来看,中国掀起数字化浪潮。

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超过190万座的5G基站星罗棋布。在这个全球最大的通信网络上连接的,除了有数以亿计的手机,还有一个庞大的用户群,就是工厂。

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夜晚来临,这座智能工厂里,闪烁的灯带提示着生产正在火热进行。200多个高清摄像头、8000多个传感器实时收集着生产数据,机器通过分析数据自主感知、传递和诊断问题,完成全自动化生产。

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着数百万家数字化工厂,联网设备总数超过7000万台套,产业新生态究竟对经济运行效率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在国家统计局专业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核算了从2013年到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情况,6.8%的年均增速快于国内生产总值6.6%的年均增速,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率变革。

这十年,数字化浪潮还重塑了社会分工。十年间,我国对199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两次修订。在最新公示的职业分类大典中,首次出现了数字职业标识,数量高达90多个,“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商务数据分析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从这些新职业名称可以看出,如今,数字职业从业者已分布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覆盖了一二三产业。

这是根据全国数万架农业无人机飞行轨迹生产的数据图,一簇簇光团随季节更替,出现在从南到北的农业主产区。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1年,广袤的棉田上出现了从未有过身影,两个人、4架无人机、300多套智能设备,完成3000亩棉田的从种到收。

无人播种机在大地上拖出笔直痕迹,路线误差在2.5厘米以内,浇灌、监测、施肥,一个小小的平板电脑就能搞定,当收获的季节到来,这块3000亩的棉田共收获棉花700吨。曾经依靠传统方式的农业生产插上这一个个数字的翅膀,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迈向现代化。

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如今,从城市到农村,从社会到个人,从线上到线下,中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原文

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启动视频简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暨北京科技周8月20日在京举办,主题是“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重点展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深入开展科技为民服务系列活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热情,一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在全国多地举办。在北京市通州区绿心森林公园举办的主场活动,重点展示科技战疫、科技冬奥、第二次青藏科考以及北京市科技创新成果。

全国科技活动周自2001年以来已连续举办21届,累计参与公众超过18亿人次,已成为一项公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全国性科普品牌活动。

原文

奋力书写新时代重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治蜀兴川行稳致远 湖北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视频简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近日,重庆市、四川省、湖北省分别举行“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

奋力书写新时代重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16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2.79万亿元,年均增长9.2%。高新技术企业达5109家,全社会研发投入达605亿元,以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成渝中线、成达万高铁等160个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治蜀兴川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全省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2.39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38万亿元;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天府粮仓的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进出川大通道由21条增加至40条,通江达海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

近年来,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拥有了亚洲最大的航空风洞群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参与承担了大飞机、华龙一号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2021年,四川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3万亿元,是2012年的2.8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

湖北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迈上5万亿元台阶,15个产业营业收入过千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过万家,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引领作用凸显。

十年来,湖北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2021年,湖北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278元、18259元,是2012年的1.93倍、2.33倍;在全国人民支援下,打赢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原文

【走进县城看发展】广西北流:打造宜居兴业之城视频简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走进县城看发展》系列报道今天(8月20日)来看广西北流市立足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兴业之城。

眼下,北流市7万多亩百香果陆续进入采摘期,田间地头一片繁忙。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流市大力推动荔枝、百香果、桂圆等特色农业,种植、销售、深加工全产业链不断壮大。

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北流市还推动传统日用陶瓷、服装玩具产业提质增效,并利用面向北部湾、毗邻大湾区的区位优势,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电子信息、金属装备智造等产业正成为当地发展新优势。

原文

云南文山:打造百姓富足的边境小康村视频简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云南文山州努力打造一批边民富、边境美、边防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正值暑期,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老寨村一步一景、处处富足,迎来不少游客。可在过去,由于位置偏远,边境村的发展相对落后,村民靠天吃饭,生活艰难,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从2015年开始,云南省开展“沿边三年行动计划”,文山州统筹整合资金近11亿元,对边境村寨高起点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环境整治等六大工程,42个边境村寨变景区、土房变楼房。

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当地政府鼓励、支持边境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利用八角、草果、水果等资源,打造果品村、蔬菜村、鲜花村等一批特色村寨。在距离中越边境不足一公里的黄瓜录村,通过发展农业和养殖业,村民就近能就业,收入实现翻番。

边民富,边疆稳。如今,文山州42个边境村寨都有村民自发地参与到巡边护卫中来,建设好美丽家园的同时,守护好神圣国土。

原文

科学精准落实各项措施 全力应对旱情视频简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近期,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我国南方旱情持续发展,各地发挥水利基础设施作用,科学调度,全力应对旱情。

目前,长江流域受旱灾省市水库蓄水总量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为抗旱储备了水源。在湖南永州,当地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加强水库调度和用水管理,1332座水库都安排专人负责管水放水,避免了“大水漫灌”;2093处农村供水工程都安排专人管理,杜绝了用水浪费。

当前,长江流域土壤墒情明显偏差,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其中,四川、重庆、安徽、湖北、湖南、江西6省市有三分之一县区土壤中度以上缺墒,十分之一县区土壤重度缺墒。

在四川,各类水利工程已引调水约2亿立方米,当地采取轮灌的方式,对受旱地区的农田进行抗旱保灌。在江西九江,稻田出现旱情后,水库骨干渠道采用低压管道通村,定时开闸,定量放水,农技人员指导农户根据稻田土质、地势,精准安排灌溉。

截至目前,长江上游水库群、洞庭湖水库群和鄱阳湖水库群,已累计向下游补水9.8亿立方米。

目前,国家防总继续维持针对安徽、江西、湖南等省市的抗旱四级应急响应。中央气象台今天(8月20日)18时,将气象干旱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预计未来三天,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地仍维持高温少雨天气,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

原文

各地积极加强疫情防控工作视频简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连日来,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疫情防控工作。

海南积极开展社会面清零行动,进一步优化核酸采样方案,严格落实采、送、检、报、管各环节要求,继续推进方舱医院和隔离点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救治,制定新冠病毒感染者办理出院标准,提高病床使用效率。截至19日,海南已累计运送旅客离岛超13万人。

目前,新疆已陆续启用15所定点救治医院、10所方舱医院,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积极救助患者的同时,伊犁州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力度,帮助企业完善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综合组西藏工作组的指导下,西藏统筹安排成立社区防控工作专班,织牢织密社区疫情防护网,并招募超过27000名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目前,西藏在拉萨、日喀则、昌都、阿里等地有5座方舱医院投入使用,配置床位约6000张。截至19日24时,西藏全区治愈出院22人,110名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

原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视频简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8月20日)通报,8月1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3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1例,本土病例578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715例,其中境外输入124例,本土1591例。截至8月19日24时,现有确诊病例8243例。截至8月19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342957.9万剂次。

原文

国内联播快讯视频简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五号04组卫星

今天(8月2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五号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产品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6200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辽宁洪涝灾害灾后重建

针对7月底以来辽宁省遭遇的严重洪涝灾害,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6200万元,专项用于暴雨洪涝灾害受灾严重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灾后恢复重建。

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确定

商务部等10部门近日确定了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50个,包括北京市西城区、天津市河西区、河北省石家庄市等,旨在扩大便民生活圈覆盖服务范围,推动促消费和便民利民惠民。

松花江哈尔滨段最大沿江景观改造项目投入使用

松花江哈尔滨段最大沿江景观改造项目日前全面竣工,打通6个沿江公园,形成近10公里的沿江景观,实现了从松花江南岸到整个城区段的全线贯通,形成一条沿江生态景观带。

我国建立中部昆仑山脉海拔最高气象站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新疆境内昆仑山脉海拔5200米的独尖山建立了多要素北斗传输自动气象站。该站是中部昆仑山脉海拔最高的气象站点,填补了青藏高原北坡中部昆仑山脉高海拔地区在气象观测数据记录上的空白。

2022年上海科技节今天开幕

2022年上海科技节今天(8月20日)拉开帷幕,17位科技工作者代表走上红毯。同时,首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也正式开启。大会邀请诺贝尔奖得主、科学大家、科技传播实践者等,就科技传播矩阵融合构建、万物互联态势下的科技传播策略等展开对话讨论。    

宁夏举办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 提供岗位超万个

今天(8月20日),宁夏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在银川举行。这是今年以来宁夏采取政企联动方式组织的最大招聘活动,现场将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涵盖能源化工、新型储能、新材料等行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

2022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启动

2022年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今天(8月20日)在浙江杭州、山东泰安两地同时启动。4500多名体育爱好者通过健步走、骑行、嘉年华等健康时尚的形式,行万里健康路,品千年运河韵。

原文

俄称拦截摧毁更多乌军美制武器 乌称破坏俄后勤补给视频简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俄罗斯国防部19日称,俄军使用高精度武器打击了顿涅茨克地区的乌方军事力量“亚速营”临时部署点,在扎波罗热州摧毁美制M777榴弹炮。俄方还称,在卢甘斯克地区拦截了用于摧毁雷达的美制反辐射导弹。

乌克兰方面19日称,乌军再次对卡霍夫卡水电站附近的大桥发动攻击,称这座桥是俄军在南部赫尔松州补给线上的重要一环。

另据俄罗斯媒体19日报道,有克里米亚官员表示,当地防空系统在塞瓦斯托波尔上空击落了乌军无人机。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19日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就尽快派出代表团前往扎波罗热核电站事宜与各方积极协商。

俄罗斯总统普京19日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表示,俄方愿就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到扎波罗热核电站提供必要协助。普京还表示,乌军对核电站地区制造的危险可能引发大型灾难。

乌克兰国家核电公司当天称,俄军计划切断核电站同乌电力系统的连接。俄方对此尚未作出回应。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9日在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说,各方需尽早就扎波罗热核电站安全事宜达成协议。

国际人士:美国北约挑起冲突 破坏世界和平

美国政府19日宣布将再向乌克兰提供7.75亿美元军事支持。这将是美国国防部2021年8月以来第19次向乌克兰提供军事装备。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近日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西方不可能通过军事手段赢得俄乌冲突的胜利,而对俄制裁严重损害欧洲国家经济。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19日表示,根据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技术文件要求,“北溪-1”天然气管道唯一仍在运行的一台涡轮机需要停机检修三天,在此期间停止供气。

国际人士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是世界和平的破坏者。

德国工商大会近期的调查显示,16%的德国工业企业被迫通过减产或放弃部分领域运营来应对当前的能源危机。

原文

国际联播快讯视频简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美媒:美2021至2022学年校园枪击案激增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名为“每个城市支持枪支安全”的美国反枪支暴力组织1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2022学年美国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发生的校园枪击案数量激增,为193起,上一学年该数字为62起。报告指出,2021—2022学年,美国幼儿园和中小学发生的校园枪击案共造成了59人死亡,138人受伤,死者中大约60%是事发学校的学生或曾在事发学校上学。

日本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连达新****高

日本19日报告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261029例,超过了18日的单日新增病例数纪录,新增死亡病例292例。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统计,最近一个多月,日本新增确诊病例超过670万例,平均日增约20万例。本周以来,日本新增死亡病例达到1376人。

新冠疫情恶化使得日本医疗系统再度面临巨大压力,医疗资源紧张。

干旱严重影响欧洲多条河流航运

据法国媒体18日报道,干旱导致流经欧洲多国的多瑙河水位不断下降,部分河段水位已低于安全航行所需最低标准,航运受到严重影响。德国航运部门称,莱茵河近日受干旱影响航运量也大幅减少。此外,意大利最长河流波河也遭遇近7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沿岸农业活动和商业航运受到很大影响。

原文

更新于 2022-08-20 21:01:49